-
生活原本就沉闷枯燥,但是跑起来就会有风,做一个追风的人吧!
今天的行程看似很多地方,也在很多的地方做了停留,但仍然是我这几天下来拍照拍的最少的一天。基本上都在看酒店的路上,除了乌兰山能看到到壮观的额尔古纳河,其他地方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刻。 「稠李」 在杭州的时候疯狂拍花,拍了一年四季的花,不光拍花还自己创造出了很多的新品种。来了呼伦贝尔,拍的花,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超过10张……同行的人说这叫臭lizi花,但一直不知道学名叫什么,这几个字到底怎么写的一直不知道,回来识花才知道确实是这个读音,叫稠李。花不香,略带有一丝异味,一根枝头上开的密密麻麻的还挺好看的。 「马群」 卧龙山,穿越了草地,一个野生的景区,穿越草地的时候看到马群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一幕还是很好看的,我在vlog里面有拍到一些。你们总说这样的场景有很多,但对我来说就是可遇不可求,毕竟谁能保证下一回来卧龙山,一样能拍到同样场景角度的照片或视频? 「额尔古纳」 每篇都有一张巨幅全景,我为了治疗各位的颈椎正所谓煞费苦心。原图的大小让我不得不压缩再压缩,就连不少商业的图库都无法直接上传800MB-1.5GB左右图片素材。这一条弯弯曲曲的额尔古纳河,不仅是黑龙江正源,还是中俄界河。从乌兰山景区的高空秋千观景台处望下去格外的震撼,大气磅礴之势迎面而来。 站在高处的我闭上眼,与这天地间的风融为一体,融进这绿色的大地里,融进这弯曲绵延的河流里!此时的我无处不在,是这天地间最自由的灵魂,是飞翔的鸟儿,是遨游的鱼儿,也能是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那一根小草,迎风而动,飒飒作响唱着自由的歌谣! 不走出家门的你,永远无法真正感受到祖国的大地有多辽阔,有多震撼,又有多炫丽! 在《蒙古秘史》里叫做额尔古涅河,在《元史》里叫做也里古纳河,在《明史》里叫做阿鲁那么连,最后自清代开始叫额尔古纳河。 「达咩」 来自一只小羊羔的凝望。 「真香」 这么大一片草地能吃,为什么这群羊非要凑在一起吃,大概动物界也遵循抢着吃格外香的餐桌文化。 「停止内卷」 你们吃你们的,我羊决定摆烂,躺平晒太阳,享受美好下午时光! 「草原」 只能说刚刚好,刚刚好的草坡,刚刚好的马,刚刚好的天气,唯独那个蒙古包让我感觉有点垮掉了,竟然是一个带着铝合金门窗的蒙古包! 「百年木屋」 据说是百年木屋,无处考证,路上匆忙的记录。 「赶羊」 这是一段不怎么道德的赶羊记录,我不知情也不知晓,在飞无人机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地面的羊群被我的机器赶着跑,甚是有趣便记录了下来,随后我把草原上分散的十几波羊群全部赶在了一起,还拍下了视频。 后来无人机飞回来时,差点因此举动被放羊的羊倌追着打。 额尔古纳黑山头列夫湿地庄园景区,没有仔细看,飞起来不到15分钟就被同行之人催促,所以拍了一张航拍,对此地无感。 最近有朋友发来景区内的照片,又勾起了我前去的好奇心,打算过阵子再去玩几天,策划着去拍一个银河,去拍一个日转夜的延时。 今天这个行程看起来去了很多地方,但是对我来说又仿佛没有去,匆匆过客并没有留下什么太多记忆。 曾经以为自己想成为诗人,却没想到其实内心的深处,我只是想成为诗。 再见,我远方的朋友们。 .END. 5月25日的行程,是从室韦出发,途经哈乌尔河景区、驯鹿园、恩和、乌兰山、骑马场,最后抵达黑山头住宿。有自驾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这些个景区,乌兰山真的很棒。 Snow在路上,不出意外,最近和未来一段时间都还在内蒙呼伦贝尔,又来旅游的或者当地的摄影爱好者可以一起玩耍! 以上内容,禁止商业使用,禁止无授权转载,已上传区块链登记。- 67
- 0
-
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历经劫数,尝尽百味,人生才会生动又干净!
我一直认为,能够把所有的情绪都埋进心里,然后不动声色不表露的人,才是智者。我可以嬉皮笑脸,实则心里把你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言归正传,太久没码字了,上回更新到一半出去拍照了,所以踩线的行程没有全部记录完,今天再来水一篇。 今天的行程比较简单,一早上去了个私人动物园,说是野生动物救助园区,实则是一个在村庄农田附近的动物园,下午赶回海拉尔再去了一趟呼和诺尔湖景区,就基本上结束。 我在这个“野生动物救助园区”拍的“野生”动物比较多,只能说动物园也算不上,生活条件还是很恶劣的,虽然看到了很多鹿,也看到了驯鹿,但这里是真的让我梦碎的地方,林深处见鹿的梦算是破灭了,就更别说在大雪纷飞的林子里蹲守鹿的出现了。 这里的很多图,很多都是我的私藏,没有放出来过。 白色的鹿确实很少见,看到白色毛发的鹿时,脑海里浮现的是敦煌看过的九色鹿图案。 这头大鹿十分护着这三头小白鹿。 不同的驯鹿亚种之间的形态有很大差距,生活在南部地区的驯鹿要比北部的同类体形更大。驯鹿的肩宽可以达到120厘米,身长在1.5米到2.3米之间。雄性和雌性之间也有体形差异,某些亚种的雄性体形可以达到雌性的两倍,但雄性和雌性驯鹿头上都长角,这也是驯鹿区别于其它鹿种的显著特点之一;长角分枝繁复,有时超过30叉,宽大的鹿蹄可避免陷入雪地中,悬蹄发达,行走时脚关节会发出特殊声响,可在暴风雪或永夜时,为后方的驯鹿提示位置,极短的尾巴可避免热量流失。 驯鹿的身体上覆盖着轻盈但极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亚种、性别的毛色在不同的季节有显著不同,雄性北美林地驯鹿在夏季时的深棕褐色,格陵兰岛上的是白色的。驯鹿的主要分布于还是在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咱们国家,驯鹿只在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在以前驯鹿还是鄂温克族的交通工具。现在鄂温克族大部分族人都从山林里下到了城镇,养殖驯鹿的用途已经变成旅游体验观赏的一环。 动物也是有情绪的,能令人产生共情,这张照片是这一天的行程里拍到的最喜欢的,也是最有感觉的一张。我想我能够感受到它在这铁栏后的心情。 不免自嘲,上一回拍到这么多动物,还是在可可西里。 这是去年8月在可可西里的一条与公路并行的青藏铁路边捕捉到的高原精灵。这是震撼,小心翼翼,内心狂喜,拍完后依然感到兴奋;而前者,“野生动物园”,铁栅栏,不多说了。 野猪,生活在令人作呕的垃圾堆里,你说他是野猪,我看它似乎一点也不野。 眼神里并没有光彩,对生活似乎失去了期待。 去年1月份在一个错位的角度拍摄到两头鹿,相比今年,我其实更喜欢能在草地或林地捕捉到它们。 胆小,数量众多,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集体转头关注。 一只把头埋进身子里睡觉的梅花鹿幼崽。 完了,就赶回了海拉尔,去了呼和诺尔胡景区,恕在下直言,这个景区我属实没什么兴趣。除了那个湖景的房间,我想有朝一日能和喜欢的人一起体验一下之外,没有别的了。 时间很快,几天的时间在欢声笑语之间很快告一段落,对我来说确实有很多的收获。 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对!少了很多的故事,少了很多的人,少了很多关于原生的独有性。 确实,旅行就应该一个人,一个人去感悟感受,一个人思考。 一个人去认识一群有趣的人,远比一群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硬凑在一个交通工具里互相尴尬寒暄来得有意思的多。 5月27日的行程如下: 黑山头出发,途径海拉尔,前往呼和诺尔湖景区,最后再折返海拉尔。这行程不作为参考了,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 如果不能相互吸引,大可不必无用社交;你不懂,你们不懂,我其实也不想浪费太多时间花在解释上。 大家都是成年人,很多的事,我希望能够点到为止,如果说的详细,不会显得你蠢,而是显得我很蠢。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转载或商用盗用,请查收我方律师函」- 78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