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原本就沉闷枯燥,但是跑起来就会有风,做一个追风的人吧!
今天的行程看似很多地方,也在很多的地方做了停留,但仍然是我这几天下来拍照拍的最少的一天。基本上都在看酒店的路上,除了乌兰山能看到到壮观的额尔古纳河,其他地方给我的印象并不深刻。 「稠李」 在杭州的时候疯狂拍花,拍了一年四季的花,不光拍花还自己创造出了很多的新品种。来了呼伦贝尔,拍的花,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超过10张……同行的人说这叫臭lizi花,但一直不知道学名叫什么,这几个字到底怎么写的一直不知道,回来识花才知道确实是这个读音,叫稠李。花不香,略带有一丝异味,一根枝头上开的密密麻麻的还挺好看的。 「马群」 卧龙山,穿越了草地,一个野生的景区,穿越草地的时候看到马群正在向我们走来,这一幕还是很好看的,我在vlog里面有拍到一些。你们总说这样的场景有很多,但对我来说就是可遇不可求,毕竟谁能保证下一回来卧龙山,一样能拍到同样场景角度的照片或视频? 「额尔古纳」 每篇都有一张巨幅全景,我为了治疗各位的颈椎正所谓煞费苦心。原图的大小让我不得不压缩再压缩,就连不少商业的图库都无法直接上传800MB-1.5GB左右图片素材。这一条弯弯曲曲的额尔古纳河,不仅是黑龙江正源,还是中俄界河。从乌兰山景区的高空秋千观景台处望下去格外的震撼,大气磅礴之势迎面而来。 站在高处的我闭上眼,与这天地间的风融为一体,融进这绿色的大地里,融进这弯曲绵延的河流里!此时的我无处不在,是这天地间最自由的灵魂,是飞翔的鸟儿,是遨游的鱼儿,也能是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那一根小草,迎风而动,飒飒作响唱着自由的歌谣! 不走出家门的你,永远无法真正感受到祖国的大地有多辽阔,有多震撼,又有多炫丽! 在《蒙古秘史》里叫做额尔古涅河,在《元史》里叫做也里古纳河,在《明史》里叫做阿鲁那么连,最后自清代开始叫额尔古纳河。 「达咩」 来自一只小羊羔的凝望。 「真香」 这么大一片草地能吃,为什么这群羊非要凑在一起吃,大概动物界也遵循抢着吃格外香的餐桌文化。 「停止内卷」 你们吃你们的,我羊决定摆烂,躺平晒太阳,享受美好下午时光! 「草原」 只能说刚刚好,刚刚好的草坡,刚刚好的马,刚刚好的天气,唯独那个蒙古包让我感觉有点垮掉了,竟然是一个带着铝合金门窗的蒙古包! 「百年木屋」 据说是百年木屋,无处考证,路上匆忙的记录。 「赶羊」 这是一段不怎么道德的赶羊记录,我不知情也不知晓,在飞无人机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地面的羊群被我的机器赶着跑,甚是有趣便记录了下来,随后我把草原上分散的十几波羊群全部赶在了一起,还拍下了视频。 后来无人机飞回来时,差点因此举动被放羊的羊倌追着打。 额尔古纳黑山头列夫湿地庄园景区,没有仔细看,飞起来不到15分钟就被同行之人催促,所以拍了一张航拍,对此地无感。 最近有朋友发来景区内的照片,又勾起了我前去的好奇心,打算过阵子再去玩几天,策划着去拍一个银河,去拍一个日转夜的延时。 今天这个行程看起来去了很多地方,但是对我来说又仿佛没有去,匆匆过客并没有留下什么太多记忆。 曾经以为自己想成为诗人,却没想到其实内心的深处,我只是想成为诗。 再见,我远方的朋友们。 .END. 5月25日的行程,是从室韦出发,途经哈乌尔河景区、驯鹿园、恩和、乌兰山、骑马场,最后抵达黑山头住宿。有自驾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这些个景区,乌兰山真的很棒。 Snow在路上,不出意外,最近和未来一段时间都还在内蒙呼伦贝尔,又来旅游的或者当地的摄影爱好者可以一起玩耍! 以上内容,禁止商业使用,禁止无授权转载,已上传区块链登记。- 67
- 0
-
这里是全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我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森林精灵的探索之旅!
我们是个弱小的边境民族,是靠打猎过来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森林里,守着山林,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有猎枪,是中国唯一养驯鹿的民族,跟别的民族不一样,我们应该保护自己民族的东西。我们跟大自然非常亲近,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钱,大自然里什么都有。 ——玛利亚·索(中国最后一位女酋长「已故」) 2022年9月22日,我们的9月寻秋之旅到数第二站——敖鲁古雅;早上从呼伦贝尔海拉尔区出发,开上了去往根河的公路,这一次原本的目的地其实就是根河森林公园记录呼伦贝尔最后的秋季色彩,但是我几经多次前往根河都没有进去看敖鲁古雅驯鹿部落,所以借着这一次和朋友去就一起去了敖鲁古雅探索。 第一次听到敖鲁古雅、鄂温克是2021年的年末,张兄给我介绍了呼伦贝尔的文化民族历史时听到的,我对敖鲁古雅这四个字第一次知道时,充满了神秘感的想象。而撮罗子、驯鹿、打猎的鄂温克族、大山里的神秘部落,这些充满着神秘童话色彩的名字一遍又一遍的印在我脑海里。回想起自己为什么来呼伦贝尔,其实最初也只是想探索并记录这些即将消失货已经消失的文明踪迹。 最后成功与否不说了,但就整个呼伦贝尔的旅程,对我个人而言收获是巨大的。 说实话,敖鲁古雅的门票算是物有所值的,园区进门处有很多的小兔子和小鸟在你身边转悠,我们为了和他们合影买了一大包瓜子;但有一说一这个瓜子真的很香,喂鸟是其次,我们边走边磕,自己吃掉了一大包。 我是第一次知道兔子原来还是瓜子的,他们真的会把瓜子磕开,然后吃掉里面的仁。动如脱兔一点都没说错,这兔子跑起来很迅速,动作也是极其多,手动对焦的我感受到了兔子对我的一丝嘲讽。 既然到了最后的使鹿部落,不拍驯鹿就说不过去了,与驯鹿合影也是必然的过程之一了。要投喂的朋友务必购买干苔藓,驯鹿园里有卖的,价格也不算贵,20元一大篮子,足够你合影拍照使用了。不要拿自己的食物去投喂,现场有人喂吃蛋糕面包等,被鄂温克老乡一一制止;真的,出门在外,不要想当然,不要觉得理所应当。老乡和我说,驯鹿吃大块的面包可能会噎住,可就算如此,依旧很多大叔和阿姨在老乡们看不到的位置上,偷偷投喂自己的零食给驯鹿。 我不是第一次看到驯鹿,但是第一次在林子里看到驯鹿,往常这里还会点上火熏烟,但这次去碰上防火期没有这个项目,但是林子里那很稀薄的一层雾,也恰好给整个氛围新增了几分神秘感。 这里的驯鹿以白色和褐色为主,头上都长着华丽的鹿角,个个都是大长腿,曾经是鄂温克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有着森林之舟的称号。就是到了今天,鄂温克人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驯鹿展开的。外面的人都说山上已经没有老一辈的鄂温克人了,但是这里的老乡跟我说,山上还有,就是他们自己也找不到,我相信山上依旧居住着原始的鄂温克人,他们依照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隐居在这广袤无垠的森林里。 我其实最喜欢这张图,我朋友刚好在抚摸低头吃苔藓的驯鹿,太阳的光也恰好在驯鹿的头顶上,被抚摸着的鹿低头吃苔藓还闭着眼睛,一副非常安心自然的感觉,这一刻我仿佛不是在记录,而是真实的和身边的一切融为一体在感受,感受大自然的呼吸。 白色的驯鹿很少见,整个驯鹿园仅看到一只白色的驯鹿,这种神秘的生物披上白色的毛发时就充满了神话色彩的想象。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了敦煌,我在敦煌旅行时梦到过一只白色的鹿在一片荒漠里对着我凝望,浑身散发着五彩的光芒,那一天的风沙很大,甚至快看不清石窟的轮廓,但是鹿的光芒仿佛会穿透一切,照射着梦境里的一方天地。 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两只驯鹿突然开始打斗,我从未在现场见过,小时候在CCTV的动物世界上见过鹿的打斗画面。谁也不让谁,僵持了好一会儿,它们又彼此走开了,好像从未发生过什么事。 林子里吃瓜子仁的小动物不止有兔子,还有小鸟和小松鼠,小松鼠看我们嗑瓜子跟了一路了,仿佛等待时机,向我们随时准备发起瓜子保卫战。 小松鼠还是挺警觉了的,不像门口的兔子看到人类已经见怪不怪了,小松鼠从我们手上拿走瓜子后就会跑的很远躲起来偷偷看我们,然后觉得没有危险了又会跑出来。 小松鼠在把瓜子全部塞进嘴里,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别的朋友,一只小鸟在蠢蠢欲动,这个画面非常的和谐,拍摄的人和拍摄的物体都是自由存在的一刹那。为什么我要强调它们都是自由的,因为我想到了前几年认识的一个老法师,他和我说过,有一些专门拍摄鸟类的场所,经营场所会把小鸟拴住,固定在各种植物上等待拍鸟人士去拍摄。 飞扬的瓜子壳散落在小松鼠四周,它从一开始吃一颗瓜子,变成了把瓜子都塞进嘴里,我看着它的两个腮帮子越来越鼓。 最后它从我们手上拿走了满满一腮帮子的瓜子后跑了,再也没有回来。再见,陌生的小松鼠。 随着小松鼠的离开,我们也踏上了返回的脚步,出了敖鲁古雅民族乡后,我们去了根河市的酒店休息,明天会再一次去到根河源湿地公园记录呼伦贝尔最后的秋色。 再见了,我远方的朋友们,我是Snow。- 77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