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到了一年只能看到50次的南迦巴瓦峰,也目睹了雪山上的一次雪崩,八宿到波密,一路上有惊喜和意外也有不错的收获!
今天从八宿出发,目的地是林芝波密,晚上在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吃了一顿豪华的藏家宴,还意外的用美团点了一杯奶茶。 昨天住在酒店里都没注意酒店对面的柳树,今天早上看到有点小意外,夏季的八宿垂柳郁郁葱葱,与南方不同的是这柳树的颜色更为深沉。 海拔3260米的八宿在藏语里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街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干净,街道两边的建筑少了些许藏族风格,反倒是有点像江浙一带的新农村城镇建设。早起出门去吃早餐,昨天住的酒店没有提供早餐的,我们在隔壁清真拉面店吃的早餐,我是个南方人,但是我不爱吃米饭。? 酒店门口的藏族老人,坐在台阶上,眼神里有光,炯炯有神盯着我这个外乡客;吃完早餐回到酒店,没碰到酒店的老板,因为要退房所以询问了门口的老人,老人不说话,从那之后一直盯着我。 我们去的时候临近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的每个城镇街道都挂着这个横幅,从西藏回来不久看新闻,习大大也去了西藏。 本来想拍一下这个林荫大道,结果意外的捕捉到一只快速飞过的鸟类生物。我们一路上开过很多的路和城镇,大多数路边都是路灯和山坡,处在这个林荫覆盖的环境里,一点高原的反应都没,身在异乡的我感觉回到了故土。 一名牧民大叔正在驱赶自己的羊群过马路,一个回头让我感觉大叔年轻时很帅。在藏族看到的人都很立体,面部有棱有廓有细纹,岁月的细节一下子就拉满了。看腻了都市丽人,那些光鲜亮丽白嫩的肌肤,有些时候乘坐大众交通会感觉身边的充满了模具人,逐渐变得开始脸盲;可是一到这里,我能够清晰的记着每一个人的面孔,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找到特殊的记忆点。我回来之后依然记着拾柴火的阿嬷,记着白塔附近卖串串的商贩,记着业拉山碰到的“老乡”,记着在八宿看到的牧羊人,却记不得年少时同学的模样也逐渐遗忘工作时同事们模样。 然乌湖,本来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打卡点,我知道西藏的湖有很多,但是今天这条线上比较期待的就是然乌湖,但是稍有些失望。是季节不对,夏季的然乌湖水比较浑浊,附近的山体也没有了冰雪覆盖,在西藏众多湖泊当中,夏季的然乌湖少了一分惊艳感。相机里的原图然乌湖水色黄而浑浊,因为我脑海里的画面是春天的然乌湖,想着春来江水绿如蓝,就在后期的调色中把湖水稍稍往蓝色方向调整了一些。 当天是多云,被阳光照射的时候还是挺刺眼的,云层盖住太阳时又很暗,这个光线忽暗忽亮还有些小调皮。冬去春来时的然乌湖会比现在更好看,冰雪并未融化,湖中的水很干净,早晨等太阳慢慢升起来,湖边金色的雪山倒映在湖中会格外的漂亮。 这个打卡点没什么人来,一个关于历史的打卡点,1950年1月-1952年7月和平解放西藏进军路线图,到这里的时候一个人都没,相比那些风光秀丽的网红打卡点,这里的人气过于凄凉;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解放西藏还是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的,挫败了西方列强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1951年的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2021年8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也就是我回来的不久。 因为没人,所以马哥也休息了一会儿,还下车帮其他人拍合影,我在车上拍一下这次包车的车辆内部情况。车子很宽敞,还是很舒服的,马哥改了个星空顶花里胡哨的,晚上在无人的公路上,我们这辆车就是整条马路上最靓丽的风景。 在后面的路上,道路的左侧有一座很大的雪山,意外的捕捉到一大块雪正在往下滑,速度很快,像是发生了雪崩。山体上的雪全部滑落后,就像是理发师一刀切,把山上的刘海全给剪了一般,裸露出黑哟的山体。 阳光照射在山谷里,我感觉用不了多久,那里的雪终也将融化,全球气候变暖似乎比想象中的更可怕,再过几十年,孩子们对大多数雪山的印象只能停留在书页上。 峡谷里很多的山体轮廓清晰,清晰到像是用一把锋利的剑削出来的,平整的切口和划痕。 马哥说,雪山上那一小撮主峰为什么看不到?是因为那是雪线,雪线以上降雪量大于消融量,降雪逐年累积就形成常年积雪的雪顶。据说雪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会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又会下降。 从甘孜到西藏,见过的雪山不下10余座,但是能看到主峰的真的少之又少,当然运气之神不会如此眷顾我,每一趟的旅行总会留下很多遗憾,让遗憾督促我下一次踏上旅途。 峡谷内的环境气氛带有一丝压抑,雪山和黑色的山自带一种氛围;出了峡谷后看到的蓝天白云和色彩丰富的植被,心情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变得很欢快,人终究还是更喜欢寻找自我认同的快乐。 森林之路,望不到尽头,青海的天路很荒凉,碰到风沙还得带面罩+口罩,甚至不敢大口喘气;我们的车子开在这条路上,人们不自觉的哼起小曲儿,在自然的氧吧里呼吸,而且因为这里的水气充足,绿植较多,有高反的人也没了反应。 高山之上很多铁塔错落有致,多云的天气,阳光从云层缝隙里挣扎着露出的一丝丝光芒照射在那片树上,一下子丰富多彩了一些。多年前在这些险山峻岭上建立的铁塔,绝大多数都是靠人背着材料上去的,有些会用骡子和驴运上去,从心底里敬佩这些电力建设者。 在林深处见鹿?不,我在林浅处见到了猪!哼唧哼唧在吃一顿大餐,不知道品种,不敢多有打扰,远远地偷拍它觅食的模样。 墨脱我们进不去,需要真正的SUV才能进去,摩托车也能进去,小轿车和我们乘坐的中巴车不太好进,墨脱的路况比较差,不过波密有专门的旅游店,他们有专门的车给你送进去,墨脱还是很值得一去的,而且现在去的人也不多,大多数走着318的,在这个路口都是往波密去的,终点多数在拉萨。从然乌湖到波密的这一段我感觉体验很棒,身体上没有难受,气候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湿润,没有前面的地区这么干燥。 波密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祖先”,高原上不落的雄鹰,传说中天神的儿子,雪域高原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故里就在波密。 波密还是比较适合生活的,高原上的江南不是吹的,一路上过来,我在这里见到的林海最密集,雪山冰川也很多,波密的海拔落差还是挺大的,最高的地方有6000米,低的区域只有2000多米,海拔3000米以下几乎被森林覆盖,4000米以上则是终年积雪的雪山。 初到波密时,我都打开了租房APP查看当地的房价了,真的很适合生活,而且想要长期蹲点拍摄,波密就比较合适,物价不贵,有个车去哪都很方便。 人已经到了波密了,你是不是看到此处很想问,南迦巴瓦峰在哪里? 我其实也是在朋友老陈的手机里看到的,他们提前在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里拍到的,我的南迦巴瓦峰还在明天的行程里,从朋友的手机里看到的,就当自己也看到了!哈哈哈哈。 啥也不说了,华为歪歪迪艾斯!感谢老陈让我有幸提前看到清晰的南迦巴瓦峰! 在波密的晚上吃的最为丰盛,因为选择餐厅的大权终落我手,打卡了真网红餐厅,而且没有翻车,很多明星都来过,还有一些「大领导」,其实看当地的饭馆正不正宗,你只要看看店里坐着的顾客是本地人多数,还是游客多数。我们去的时间早,吃完一抬头身边坐着的都是藏民。 因为人很多,所以可以吃很多的菜,人少就吃不了这么嗨皮了。到了西藏不喝酥油茶?入乡随俗,酥油茶点起来!青稞饼得吃,拌木耳很爽口,他们的木耳和杭州吃的不一样;生牛肉根据情况吧,有些人吃不习惯;盖飞牛肉很棒,夹着饼子吃一点都不腻;晚上不开车的可以尝一尝青稞酒,甜甜的很好喝,女生或酒量不好的也可以试试;藏香猪没吃到,因为前阵子猪瘟死了一片;烤羊排真的必点啊,我们连吃两大份,酥软松脆,烤的很入味。 我们吃完人均110左右,已经很划算了。 老板娘很热情,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还帮我们拍集体照,老板是个退伍军人很帅气,她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饭后还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私人宅院! 餐厅:圣地卓龙藏家宴 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就是,店里的牙签罐很好看,老板还告诉我们在哪里买的,后面我们到了拉萨八廓街还买到了。 吃完本想散个步,在波密闲逛一下,结果马哥在餐厅门口等着我们了,他怕我们走回去太远或者不安全,特地在餐厅门口等候,说实话有点感动。马哥是回民,不吃藏餐,所以没办法一起就餐;按马哥说的,西藏人除了x不吃,啥都吃;我后来和一个藏族的朋友说起此事,他大怒并表示,这是在说你们汉人,不是说我们。 锅一直在旋转,没想到最后转到了自己头上。 喝了一热水瓶的酥油茶,我好像还没喝够,回到酒店后阴差阳错点开了美团APP,但是很意外啊,这里外卖选择很多,而且有蜜雪冰城喔,那还说什么,雪王必须支持,点了一杯黑糖珍珠奶茶,美滋滋。 真的感觉自己就在杭州,没啥区别,想吃的店都有,关键还能看到想看的祖国大好河山。 如此良层美景,又有奶茶相伴,夫复何求? 明天去鲁朗小镇,目的地是林芝市区,再见,我远方的朋友们。 We light up the world- 52
- 0
-
从圣地拉萨重新出发,途径圣湖羊卓雍措,经过无垠的安多牧场,最终抵达塞北牧场那曲市
拉萨是川西的终点也是起点,从圣地看完布达拉就开始往青海省走,逐渐走完了318,开始往109寻找自我,探知未知的旅途,做更闪耀的自己。 从拉萨的酒店出来,一路上看到很多藏民在煨桑,「煨桑是藏人的祭祀习俗,即焚烧谷物、松柏枝等产生烟雾祭祀鬼神的活动。」2021年的6月24日应该是藏历5月15日,西藏传统节日:“林卡节”,又称为“赞林吉桑”、“赡州烟祭节”,一路上每一个炉子前都围满了藏民。 穿过市中心来到拉萨市城关区就能看到这个巨大的纪念碑坐落在此处,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30周年而建。同时在提醒路过此地的每一个人,要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西藏、四川、青海等地劳动人民的光辉业绩以及在建设这两条公路上的牺牲的三千志士。十一万藏汉军民,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 今天第一站去的就是羊湖羊卓雍措,进了羊卓雍措的地界就需要买门票了。循规蹈矩的我们还是买了门票,买了票进去一路上也没人查票。「藏语“羊卓”意为“上部牧场”,“雍”意为“碧玉”,“措”意为“湖”,合起来意思是“上部牧场碧玉湖”,汉语羊卓雍湖,简称为“羊湖”。」 过了门口的售票处,一路上很多的民居和牧场,放牧的人儿穿着羽绒马甲,女人裹着鲜艳的头巾,男人戴着一顶印度帽,我发现藏人真的很喜欢戴帽子,你在拉萨的大街上可以看到不同种类和样式的帽子,有的奢华有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一些看似普通的帽子并不普通,最常见的就是印度帽,也就是东夏/千帽儿,意思为上千元的帽子。 密密麻麻的羊群里面还混着一只正在打滚的羊,大概是羊群多了,很多的羊身上有着红色的布带,应该是每一家牧民为了标记和区分羊群的方法。 在去羊湖的山路上,能看到很多的藏民摊贩,带着藏獒和小白羊,可以在合影,山下路边的商贩比较友好,价格也不贵,而且藏獒比上面观景台的商贩威武。 我们在路边看到四辆小车,车上摆放着霸气的藏獒,15元可以拍照留念,而且不拍合影也可以随意拍摄他们的藏獒,商贩还提供拍摄道具等。 我选了一只看起来最威武的藏獒,但看起来又特别的温顺,狗子还是温顺的,但是一开始接近时我确实是害怕的,毕竟走近这个生物脑海里浮现的是藏獒一口咬死了狼。 最后发现,大部分藏獒已经宠物化,极其温顺,性格似宠物狗,从巅峰到低谷,藏獒前几年封神也是被炒作的结果,跟炒作普洱茶、红木家具之类,本质上的结果是一样的,狗贩子当年为了炒作藏獒还编过一个段子:一獒战三虎,三獒沉航母,五獒灭上帝,十獒创世纪;按照这个节奏,二獒踏平印度啊。 其实看看我一开始和藏獒的合影,我的身体还是很僵硬的,并没有完全的放开,毕竟从心里还是害怕这个生物,后来发现藏獒看着很威武,其实和一般的狗子一样,常规摸头杀和摸下巴都会让它很舒服,还是温顺可爱的,坐在藏獒边上带着帽子的我,就当自己是这雪域高原的王了。 孤独的狗望着远方,不知道在想念谁或者在想念一顿大餐。 岗巴拉山口的打卡处,有很多的藏獒,这里的拍照有点强买强卖的意思,你不能拍狗子,被狗主人发现了会上来骂你,有一些会上来想要砸你相机的意思;我在下面的摊贩这里拍的时候也问了其他摊位的狗主人,他们说随便拍。而且你走到观景台的一路上,他们都是拉着你要你去拍,你说这不要不要,他们还拉着你。 这是一只可以拍合影的羊,很白很干净,羊主人说每天都要给养洗澡,洗的香香的人们才愿意抱着合影;可是恕在下直言,这只羊长得一点都不可爱……正面照感觉它邪魅一笑,内心OS:该死的人,给我带着一顶奇怪的小帽子。但是羊羊干净倒是挺干净的,而且真的有一股青草香。 远处是雅鲁藏布江,本来照片里那些河床应该是有水的,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么宽的河床都是干的。到这里打卡的基本上都是去羊湖的,翻山的司机都会带游客在这里打卡大峡谷美景,顺带休息。 稍作休息之后又开始爬山,山下平原里有一辆摔的稀烂报废的SUV,时刻都在提醒过路的司机,山路崎岖还需安全驾驶,路边打卡需谨慎,务必将车停放在安全处。 看到满山的经幡,基本上就到了羊湖,毕竟是圣湖。 藏传佛教认为,羊卓雍错是龙女的化身,也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所以是圣湖。在湖的西南岸、浪卡子县城北10公里处,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派的桑顶寺,该寺是西藏境内唯一一座由女活佛主持的寺庙。羊卓雍错是西藏第五大湖,藏南地区最大的内陆微咸水湖,该湖与纳木错以及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羊湖内有20多个岛屿,其中位于羊湖中心的雍布朵岛是最美的一个岛,需要坐船才能上岛,绿色的湖滩与湛蓝的湖水,在阳光下的照射下格外美丽。 羊湖实在是太大了,从观景台往下一直看不到尽头在何处,羊湖有船只可以横穿羊湖,但是好像不对游客开放,多为当地居民使用,可以快速的横穿羊湖,如果开车去对面,得绕湖一大圈。相传藏人在羊年有一个传统,徒步转湖,身体力行绕湖一圈是殊荣。 照片里远方的雪山应该是海拔7206米的神山乃钦康桑,是西藏中部四大雪山之一。 坐在车里有些人高反厉害,打开车门看到羊湖美景是高反都没了,在打卡处又是跳舞又是唱歌。湖面上倒映着天上的白云,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以山南为核心周围有四大神山,东方的雅拉香波、西方的乃钦康桑、南方的库拉岗日、北方的唐拉雅秀,而羊湖正处在中间位置被四大神山围绕着。 你说你啥时候有空?我想和你去一次羊湖,在碧蓝湖边给你拍照亦或者坐在湖边发呆,看天上的白云,白云间透过的太阳光线照射在湖面,湖光闪烁的光影映射在你脸上。听经幡被风吹动的声响,望向远方的雪山,许下美好的愿望,风会带着我们的愿望,送给神山圣湖居住的神仙们。 图片来源谷歌 下回我们再来一次羊湖,深度体验一下吧!围绕羊湖,自驾、登山和徒步,好好地了解一下羊湖,在不同的山口看不同的羊湖。 优雅且灵性,静静看湖,看远方被白云挡住的雪山,能让我感到舒服,在这里仿佛时间都凝固了,留下一方岁月静好。 看完羊湖去吃了个午饭,吃完午饭就开始往安多地区赶路,因为要三天要赶到西宁,我们的行程还是非常的赶的。路上途径的很多地方海拔高住宿差,所以要尽可能的离开那些不适宜居住的区域。 路过国际登山小镇,马哥果然没骗我,去往青海的一路上真的可以看到很多雪山,连绵的雪山啊虽然没有那些神山的主峰看着威武霸气令人心生敬畏,但是连绵的雪山一样让我很治愈,我喜欢雪山。 可能是生长在南方的人,在一个城市呆了二十余载,却从未认真的见过雪的多个形态,记忆里的大雪似乎都是在别的城市短暂的玩过或看过。在雪山上时是一种心境,在遥远的地方望雪山,又是另外一种心境。 人都是贪婪且不自知,年少时沉迷花花世界;成年人不做选择,所有关于美好的我都要,雪山湖泊、星辰大海、蓝天白云,这世间万象中还包括你。 知道唐古拉山,那你知道念青唐古拉山吗?那你知道黑帐篷吗?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是同一个山脉嘛? 近看是山,远望成川的念青唐古拉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念青唐古拉和纳木措不光是神山与圣湖,在西藏的古老神话里,还是一对生死相依的情人。念亲唐古拉和唐古拉的海拔高度不一样,前者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为7162米;后者海拔在6000米左右,唐古拉峰只有6099米,最高主峰各拉丹冬海拔为6621米;两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海拔高度也不一样,且形成时间也在不同时期。 在此处的黑帐篷只是一个海拔4300米的驿站,一个稍有建筑美学的现代建筑,在西藏旅途中奔波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吃个饭,或者在此处看着远处7162米的念亲唐古拉山,喝上一杯暖暖的咖啡或酥油茶再继续远行。 而藏族地区的黑帐篷通常是指藏族人的毡房,其实也是字面意思,黑色的帐篷,它是用牦牛毛缝制而成,帐篷厚实而绵密,冬暖夏凉。黑帐篷的存在,是藏族地区人民对“适者生存”的最好诠释,是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念青唐古拉山脉有7080条冰川,总面积达10,701平方公里,乘坐青藏火车的朋友们,可以路过此处,看到不远处的念亲唐古拉峰。与青藏铁路近于平行的雪山就是念青唐古拉山的西段,它是青藏线上所能见看到的最高的山脉。 我在高原地区也算是待过一阵子了的,已经和马哥学会了观云知天象的本领,坐在车里意外的拍到远处水幕,从天而降连着上面的云,一定是在下着大雨吧。车子的左手边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和青藏铁路,山脉和铁路线被阳光照射,云朵很大,而右侧的远方正在下着大雨。 诺!你看,你看那个雪山,像不像一大块雪糕,真的好想咬一口啊,我猜是牛奶味的,不会太甜,浓浓的奶香混合着淡淡的甜味。 这高架桥拔地而起,像是这高原上的巨龙,延伸至看不见的远方,祖国的伟大基建,贯穿了青藏高原。 夕阳了,在安多牧场附近拍到了这群小精灵,马哥一开始都很激动了,我们一车的人都以为这就是高原精灵藏羚羊了,我回来查了关于西藏动物科目,才知道这是藏原羚,不是藏羚羊……但当时我们在车上第一次看到,还是很激动的,心情真的无法言表,一群人的狂欢,感觉自己运气很好,还没到可可西里就看到了藏羚羊。 其实没见过藏羚羊的人,第一次看到这个生物,都以为自己看到了藏羚羊,马哥在这条线上跑了几十次了吧,一样把藏原羚当做了藏羚羊,我偷拍到了藏原羚拉粑粑的丑照,根据它们屁股才知道它们是藏原羚,这个屁股太有特点了,白白的爱心形状。 别名又叫西藏瞪羚,是羚羊的一种,分布在青藏高原,只有雄性的才有角,尖端很细且带环,脸上没有很明显的斑纹。腹部白色,臀部具一嵌黄棕色边缘的白斑,有“西藏黄羊”之称。藏原羚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性情温驯活泼。分辨藏原羚和藏羚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哪个有白屁股,?,幸好我有拍到它们的屁股。 藏原羚在2016年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刑法》第一百三十条: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珍禽、珍兽或者其他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这一路上的动物还是丰富多样的,不光有最常见的牦牛和山羊,还有不太见的藏原羚和野驴等,瞧这路边的山羊都走出了时尚的步伐。 天色渐晚,离那曲市甚远,马哥今天开了一整天车了,虽然路上有休息过,但长途跋涉开车真的还是挺累的。纳木措来不及去了,我做了笔记,记录了位置和线路,只能下回自驾的时候去了。 一个人看过看过很多夕阳,坐在湖边海边,在草原荒漠和高山高楼上都见过,见过好多种夕阳,见过大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与海平线,看腻了一个人的夕阳。相比较看着太阳从地平线消失,我更喜欢看那远处的云彩,在余晖照射下形成的不同色彩,层次丰富。 像是科幻电影里的片段,在外太空的某一个星球上,看着不一样的夕阳,只有拍的人才会知道拍摄的是什么故事和背景,每个人对风景的解读不一样,不一定是一张好的作品,但是当时所见符合我按下快门时带来的快感就足够了。 晚上到那曲已经有些迟了,我们决定稍作休息吃个晚饭,继续往109方向赶夜路,赶到安多县去住宿。显然这个决策在之后有点后悔,那曲虽然海拔也有点高,好歹是个市,而且酒店的舒适程度会比安多县要好些。最要命的是我们在那曲吃晚饭的同时,外面突然开始下很大的冰雹。 后来的一路上,马哥迎着冰雹开在漆黑黑的道路上,我坐在马哥的边上能感受到马哥的疲惫,车上的人都睡过去了,为了防止马哥犯困,我也有一句没一句的和马哥唠着嗑,一路上我记得我们两个抽完了一包兰州,到安多县的时候大意了,以为小地方找个住宿应该很方便,谁知道找了几家旅馆都是爆满。正在愁住哪时,在路上看到一个如家宾馆,就说要么就这个吧。 进门之后发现这个旅馆跟如家没有半毛钱关系,虽然他们写着宾至如归,但是房间里就没有一个地方是干的,床上是潮湿的,枕头也是,床单上还有很多血迹,卫生间很脏。因为到了太迟了,相机和手机都没啥电了,我寻思那充个电总是行的吧,万万没想到的是插座还是坏的。 其实也就睡2-3小时,实在没办法,我衣服都没脱,戴着帽子直接躺在了床上,眯了一会儿就睡过去了,想着第二天还得起早赶路,有限的时间里补个觉吧。 一个标间180多,其房间内设施,其恶劣程度一个标间80元不能再多了。连锁酒店也好,私人小旅馆也罢,一般用的床单和枕头套都是白色的,这家用的是90年代家里的那一套东北花色,而且每个房间的花色都不一样,破旧的程度也不一样,同行的人都反馈枕头上超多头发,床单上有血和一些奇怪的痕迹。 好了,两小时,最多三小时,我就起床了该;旅行途中肯定有好的坏的,也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 晚安,远方的朋友。 旅行的本质就在于克服恐惧心,离开熟悉安全的日常生活,往陌生的世界迈出第一步。—— 新井一二三- 68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