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到了一年只能看到50次的南迦巴瓦峰,也目睹了雪山上的一次雪崩,八宿到波密,一路上有惊喜和意外也有不错的收获!
今天从八宿出发,目的地是林芝波密,晚上在西藏小江南的林芝吃了一顿豪华的藏家宴,还意外的用美团点了一杯奶茶。 昨天住在酒店里都没注意酒店对面的柳树,今天早上看到有点小意外,夏季的八宿垂柳郁郁葱葱,与南方不同的是这柳树的颜色更为深沉。 海拔3260米的八宿在藏语里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街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干净,街道两边的建筑少了些许藏族风格,反倒是有点像江浙一带的新农村城镇建设。早起出门去吃早餐,昨天住的酒店没有提供早餐的,我们在隔壁清真拉面店吃的早餐,我是个南方人,但是我不爱吃米饭。? 酒店门口的藏族老人,坐在台阶上,眼神里有光,炯炯有神盯着我这个外乡客;吃完早餐回到酒店,没碰到酒店的老板,因为要退房所以询问了门口的老人,老人不说话,从那之后一直盯着我。 我们去的时候临近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的每个城镇街道都挂着这个横幅,从西藏回来不久看新闻,习大大也去了西藏。 本来想拍一下这个林荫大道,结果意外的捕捉到一只快速飞过的鸟类生物。我们一路上开过很多的路和城镇,大多数路边都是路灯和山坡,处在这个林荫覆盖的环境里,一点高原的反应都没,身在异乡的我感觉回到了故土。 一名牧民大叔正在驱赶自己的羊群过马路,一个回头让我感觉大叔年轻时很帅。在藏族看到的人都很立体,面部有棱有廓有细纹,岁月的细节一下子就拉满了。看腻了都市丽人,那些光鲜亮丽白嫩的肌肤,有些时候乘坐大众交通会感觉身边的充满了模具人,逐渐变得开始脸盲;可是一到这里,我能够清晰的记着每一个人的面孔,在他们的身上都能找到特殊的记忆点。我回来之后依然记着拾柴火的阿嬷,记着白塔附近卖串串的商贩,记着业拉山碰到的“老乡”,记着在八宿看到的牧羊人,却记不得年少时同学的模样也逐渐遗忘工作时同事们模样。 然乌湖,本来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打卡点,我知道西藏的湖有很多,但是今天这条线上比较期待的就是然乌湖,但是稍有些失望。是季节不对,夏季的然乌湖水比较浑浊,附近的山体也没有了冰雪覆盖,在西藏众多湖泊当中,夏季的然乌湖少了一分惊艳感。相机里的原图然乌湖水色黄而浑浊,因为我脑海里的画面是春天的然乌湖,想着春来江水绿如蓝,就在后期的调色中把湖水稍稍往蓝色方向调整了一些。 当天是多云,被阳光照射的时候还是挺刺眼的,云层盖住太阳时又很暗,这个光线忽暗忽亮还有些小调皮。冬去春来时的然乌湖会比现在更好看,冰雪并未融化,湖中的水很干净,早晨等太阳慢慢升起来,湖边金色的雪山倒映在湖中会格外的漂亮。 这个打卡点没什么人来,一个关于历史的打卡点,1950年1月-1952年7月和平解放西藏进军路线图,到这里的时候一个人都没,相比那些风光秀丽的网红打卡点,这里的人气过于凄凉;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解放西藏还是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的,挫败了西方列强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1951年的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2021年8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也就是我回来的不久。 因为没人,所以马哥也休息了一会儿,还下车帮其他人拍合影,我在车上拍一下这次包车的车辆内部情况。车子很宽敞,还是很舒服的,马哥改了个星空顶花里胡哨的,晚上在无人的公路上,我们这辆车就是整条马路上最靓丽的风景。 在后面的路上,道路的左侧有一座很大的雪山,意外的捕捉到一大块雪正在往下滑,速度很快,像是发生了雪崩。山体上的雪全部滑落后,就像是理发师一刀切,把山上的刘海全给剪了一般,裸露出黑哟的山体。 阳光照射在山谷里,我感觉用不了多久,那里的雪终也将融化,全球气候变暖似乎比想象中的更可怕,再过几十年,孩子们对大多数雪山的印象只能停留在书页上。 峡谷里很多的山体轮廓清晰,清晰到像是用一把锋利的剑削出来的,平整的切口和划痕。 马哥说,雪山上那一小撮主峰为什么看不到?是因为那是雪线,雪线以上降雪量大于消融量,降雪逐年累积就形成常年积雪的雪顶。据说雪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会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又会下降。 从甘孜到西藏,见过的雪山不下10余座,但是能看到主峰的真的少之又少,当然运气之神不会如此眷顾我,每一趟的旅行总会留下很多遗憾,让遗憾督促我下一次踏上旅途。 峡谷内的环境气氛带有一丝压抑,雪山和黑色的山自带一种氛围;出了峡谷后看到的蓝天白云和色彩丰富的植被,心情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变得很欢快,人终究还是更喜欢寻找自我认同的快乐。 森林之路,望不到尽头,青海的天路很荒凉,碰到风沙还得带面罩+口罩,甚至不敢大口喘气;我们的车子开在这条路上,人们不自觉的哼起小曲儿,在自然的氧吧里呼吸,而且因为这里的水气充足,绿植较多,有高反的人也没了反应。 高山之上很多铁塔错落有致,多云的天气,阳光从云层缝隙里挣扎着露出的一丝丝光芒照射在那片树上,一下子丰富多彩了一些。多年前在这些险山峻岭上建立的铁塔,绝大多数都是靠人背着材料上去的,有些会用骡子和驴运上去,从心底里敬佩这些电力建设者。 在林深处见鹿?不,我在林浅处见到了猪!哼唧哼唧在吃一顿大餐,不知道品种,不敢多有打扰,远远地偷拍它觅食的模样。 墨脱我们进不去,需要真正的SUV才能进去,摩托车也能进去,小轿车和我们乘坐的中巴车不太好进,墨脱的路况比较差,不过波密有专门的旅游店,他们有专门的车给你送进去,墨脱还是很值得一去的,而且现在去的人也不多,大多数走着318的,在这个路口都是往波密去的,终点多数在拉萨。从然乌湖到波密的这一段我感觉体验很棒,身体上没有难受,气候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湿润,没有前面的地区这么干燥。 波密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祖先”,高原上不落的雄鹰,传说中天神的儿子,雪域高原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故里就在波密。 波密还是比较适合生活的,高原上的江南不是吹的,一路上过来,我在这里见到的林海最密集,雪山冰川也很多,波密的海拔落差还是挺大的,最高的地方有6000米,低的区域只有2000多米,海拔3000米以下几乎被森林覆盖,4000米以上则是终年积雪的雪山。 初到波密时,我都打开了租房APP查看当地的房价了,真的很适合生活,而且想要长期蹲点拍摄,波密就比较合适,物价不贵,有个车去哪都很方便。 人已经到了波密了,你是不是看到此处很想问,南迦巴瓦峰在哪里? 我其实也是在朋友老陈的手机里看到的,他们提前在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里拍到的,我的南迦巴瓦峰还在明天的行程里,从朋友的手机里看到的,就当自己也看到了!哈哈哈哈。 啥也不说了,华为歪歪迪艾斯!感谢老陈让我有幸提前看到清晰的南迦巴瓦峰! 在波密的晚上吃的最为丰盛,因为选择餐厅的大权终落我手,打卡了真网红餐厅,而且没有翻车,很多明星都来过,还有一些「大领导」,其实看当地的饭馆正不正宗,你只要看看店里坐着的顾客是本地人多数,还是游客多数。我们去的时间早,吃完一抬头身边坐着的都是藏民。 因为人很多,所以可以吃很多的菜,人少就吃不了这么嗨皮了。到了西藏不喝酥油茶?入乡随俗,酥油茶点起来!青稞饼得吃,拌木耳很爽口,他们的木耳和杭州吃的不一样;生牛肉根据情况吧,有些人吃不习惯;盖飞牛肉很棒,夹着饼子吃一点都不腻;晚上不开车的可以尝一尝青稞酒,甜甜的很好喝,女生或酒量不好的也可以试试;藏香猪没吃到,因为前阵子猪瘟死了一片;烤羊排真的必点啊,我们连吃两大份,酥软松脆,烤的很入味。 我们吃完人均110左右,已经很划算了。 老板娘很热情,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还帮我们拍集体照,老板是个退伍军人很帅气,她们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饭后还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私人宅院! 餐厅:圣地卓龙藏家宴 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就是,店里的牙签罐很好看,老板还告诉我们在哪里买的,后面我们到了拉萨八廓街还买到了。 吃完本想散个步,在波密闲逛一下,结果马哥在餐厅门口等着我们了,他怕我们走回去太远或者不安全,特地在餐厅门口等候,说实话有点感动。马哥是回民,不吃藏餐,所以没办法一起就餐;按马哥说的,西藏人除了x不吃,啥都吃;我后来和一个藏族的朋友说起此事,他大怒并表示,这是在说你们汉人,不是说我们。 锅一直在旋转,没想到最后转到了自己头上。 喝了一热水瓶的酥油茶,我好像还没喝够,回到酒店后阴差阳错点开了美团APP,但是很意外啊,这里外卖选择很多,而且有蜜雪冰城喔,那还说什么,雪王必须支持,点了一杯黑糖珍珠奶茶,美滋滋。 真的感觉自己就在杭州,没啥区别,想吃的店都有,关键还能看到想看的祖国大好河山。 如此良层美景,又有奶茶相伴,夫复何求? 明天去鲁朗小镇,目的地是林芝市区,再见,我远方的朋友们。 We light up the world- 52
- 0
-
从波密到林芝,三步一扣的朝圣者,雪域高原的铁路建设,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要是去啊!
今天从波密到林芝,经过通脉搭桥,到鲁朗小镇吃了手掌参石锅鸡,登上色季拉山垭口一睹南迦巴瓦峰,经历了大堵车看到了雨后彩虹,最后在夕阳西下抵达林芝。 重要的不是风景,而是脚下的路。是始终行走着的双脚让我成长,使我在青年时代就拥有直面整个世界的勇气。 ——沐童《私享欧罗巴》 塞上江南波密植被茂盛,早上出发就开始在自然氧吧快乐吸氧,昨晚下过了雨,早上的空气里依然还可以闻到雨水的味道,夹杂着各种植物的清香,打开窗户猛吸一大口很上头! 路边的雪山还没苏醒,被雾气和白云包裹着,等风来,吹散这迷雾就能一睹雪山芳容。 国道318的4000公里打卡点,网红打卡点,人很多,大家都围着这块石头拍照,我本着到此一游的记录就想拍一下大石头,结果有个人好巧不巧突然乱入,还这么漂亮。打卡点有很多卖318周边的小商贩,比如汽车的贴纸,衣服和帽子之类的,东西不贵可以砍价。石碑后面就是雪山,但是雪山娇滴滴不露正脸,云雾之间也看不太清。 雪山下方就是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山林,林芝地区的雪山大多都是这样,海拔低的地方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4000公里的318是从起点上海开始计算的,起点在上海市的人民广场,终点是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樟木镇中尼的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沿着318最远可以开到中尼公路到尼泊尔等地。 整个318公路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涵盖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等景观,包含了江浙的水乡文化、天府的盆地文化、西藏的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上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之一。 帕隆藏布(藏文:ཕར་ལུང་གཙང་པོ),为雅鲁藏布江北侧最大的支流,源出阿扎贡拉冰川;通麦大桥在帕隆藏布的支流易贡藏布上,大桥在如今也是网红打卡点了,此处可以飞无人机但是要注意山上的电力铁塔,通麦大桥是318国道著名的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在同样的位置上有三座不同时期的跨江大桥,如今这座正在使用的通麦大桥是2015年年底通车的。先前的两座大桥已经废弃了,第一座被冲毁了,第二座大桥因为存在安全隐患已停用,最好不要走过去冒险。 往前走,走到迫龙沟还有一座迫龙沟大桥,大桥横跨迫龙沟沟口,沟口宽约400米,地处于迫龙沟与帕隆藏布的交汇处。 除了大桥就是山连着山,穿越好几个隧道,这里的隧道很多都没有灯,漆黑一片的隧道里还有徒步者和骑行者。看着远方出口的亮光,希望就在前方。 贯穿世界屋脊,道通雪域高原;就在去的时候了解到,西藏也有动车了,以后可以在雪域之上一起感受中国速度!从林芝到拉萨可以直接乘坐动车了,435公里只需3小时左右。不禁感叹,一代代的建设者在这世界屋脊上克服诸多困难,用青春和生命,在这深山峡谷、高山牧场留下奋斗的足迹,为世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刚好车里正在播放韩红的《天路》,歌里的歌词都在这片神奇大地上一一实现。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通过这一路的点点滴滴感受到,西藏和平解放的70年里,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啊。 鲁朗小镇如今已是个度假村了,商业开发的刀法精准,已经相当成熟,吃喝玩乐于一体。小镇里风景怡人,鲁朗小镇在网上有东方小瑞士之称。鲁朗有着川藏线名誉天下的石锅鸡,我们赶到鲁朗刚好是午饭饭点时间,找了一家清真的石锅鸡,这样马哥也可以一起吃上!来之前网上的评论大多数都是说石锅鸡难吃,美食这个东西要自己吃过才知道好不好,也不能光看评价。没吃过鲁朗的石锅鸡,你也敢说自己走过川藏线? 事实证明石锅鸡还是好吃的,大概是要选择对的店,我们去的这家清真的石锅鸡就很棒。热腾腾的一锅鸡汤,先喝汤再吃鸡,鸡汤里还要放一下时蔬还有当季的菌类,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这手掌参;石锅鸡的蘸料很重要,配上香辣的酱料让人很下饭。 现炖出来的鸡汤很浓,鸡汤上飘着一层厚厚的鸡油,汤里的食材药材很多,接下去还要走很多路,是时候在这里滋补一下!吃完石锅鸡,酒足饭饱准备去鲁朗小镇里逛逛,我掏出了无人机打算飞一下,结果刚准备起飞就开始下冰雹… 坐在车里等冰雹小一点再出发。这个时候有个卖串串的藏族姑娘靠近了我们,打算来推销她的串串,一定要让我们给她开张一下。我看中一个菩提子串串,她说要160,我说50开个张,然后就买下来了,这种品相不太好的就路上玩玩就行了。还加了姑娘的微信,原本以为是妹妹,结果发现她三个孩子都很大了…同伴还开玩笑,说这还不好啊,男娃女娃都有了,直接儿女双全。我只能苦笑! 鲁朗镇出发往东8km左右有个扎西岗民俗村,这一路的风景完美地诠释了“小瑞士”的名号。田园风光,草木葱茏,牛羊闲步,栅栏交错。避开了游人如织的喧嚣,这里比鲁朗小镇景区多一份宁静。 扎西岗村的景观层次非常丰富,路边有着围栏,牛和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天地里,农家的房子周围开满了色彩鲜艳的野花,有着栅栏围起来的小块土地都是农田,再往里面走,山脚下是草地,草地的前面就是森林,一大片原始山林上还有灌木和高原草甸,再往上看看就是裸露的岩石和终年不化的雪山,整个扎西岗村就在群山的怀抱中。 从扎西岗村再往前就是打卡点了,鲁朗的石碑和标志性建筑。 从打卡点的这个区域往村里望去,会感觉风景特别好,比起旅游小镇里一堆一堆的现代建筑来说,这种风光总是最能捕获人心,不用居住在山野里与世隔绝,在这里放牧,日复一日当个咸鱼,是我向往的生活。 从鲁朗出来之后就开始堵车,山路不好走啊,最近几日连续下雨,一路上过来好多路都塌了,这堵着感觉一时半会儿真的走不了了。 好不容易车都动起来了,我们前面的车突然没反应了,它也不走就像是司机堵车堵睡着了,等他反应过来开走,结果我们来到关卡前被拦下来了,说是要等前面路修好了才放行。 从下雨等到雨停,然后这时候前面停了两辆摩托车,其中一辆很迷你,一个看起来有180的大叔骑在一个小摩托上。 等啊等,等啊等,太阳都开出来了,然后竟然有彩虹,还是双彩虹!城里的孩子都没咋见过彩虹,也不知道谁第一个看到的喊了一声有彩虹,整条路上堵着的人都下来拍彩虹了,这其中也有我。 这是一个养路工人,我问他还有多久通车,他说快了,但是随后我看他拿出了一袋花生和一瓶小酒,我断定可能事情远远没有想的这么简单,期间他还跟我说什么时候来这里拍照最好,然后一些没有游客涉足的区域在我的地图上指画着,我都一一记录了下来,然后我也吃了几颗花生米与他说了再见,准备回到车上躺一会儿。 小憩片刻醒来被眼前震惊了,停满了摩托车,车友们开始拿出零食互相分享,递烟唠嗑,开起了一个小型茶话会! 再过了10分钟就通车了,果真是塌方,然后在浇筑水泥还是什么的,所以只能单边放行,我们下山时遇到了很多上山堵着的车队,路上还有很多长相靓丽的姑娘走在路中间拍照,大概是带着耳机也没听到我们的鸣笛示意,依然随意的在马路上穿梭摆拍,十分危险。 雨也下了,太阳也开了,彩虹也看过了,没曾想下山不到五分钟的路程,又开始下雨。远处的山坡上覆盖着一层移动中的雨云,走的很快,能看到雨水在空间往下落的痕迹,以山为纸,以云为笔,这“山水画”的雨就是其中的奥妙。 看到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经幡,我知道自己已经很接近色季拉山口了。 还没到山口的观景台,却在一处路边的休息处,看到一个虔诚的朝圣者,我见他手戴护具,膝着护膝,胸前挂着一块毛皮,沿着道路,三步一磕的缓缓向上走来。心中感慨很多,据悉他们要一路拜到拉萨大昭寺,然后还有可能要磕着去神山冈仁波齐。信仰的力量果然是无穷的,前年在塔尔寺门口也看到很多这样的信徒,身处于那个环境里,不由地会慨叹生命中的很多东西。 藏族有个古老的民歌是这样唱的: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这高原之上的人儿,好像都是为了信仰而生,据悉在藏族人一生的修行中,至少磕十万次长头才算是虔诚。 没想到海拔4500的雪域高原,杜鹃开的这么旺盛,这个品种还真的只有在高原上才有,「雪山杜鹃」生于海拔2700-4700米的高山杜鹃灌丛中,产中国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一片灌丛中的杜鹃全部绽放了,走进了高原花海之中,而且这一片杜鹃来拍照的人不太有,脚下的路不好走,都是湿地。 山顶上不知道是气象站还是天文观察亦或者军事基地,两个圆球特别有趣,还是绿色的,像两个绿色的绣球花。 看不到南迦巴瓦主峰,他又躲进了雪线里去了,主峰之上没有四季变换,终年白雪覆盖,藏族朋友说峰顶那散不开的云是神的居所,在警告凡人不可染指。 传说里伟岸的南迦巴瓦峰是小心眼的哥哥,由于嫉妒弟弟加拉白垒峰的个子越长越高,本领越来越大,便趁其不备一刀砍向他的脖颈,弟弟的头颅骨滚下身子化作了如今的巴宜,身子化作与南迦巴瓦隔江相望的「断头山」。南迦巴瓦峰长到极致,成了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最高的一座山峰,英武却孤独。 不知道是不是传说里说的那般,所以南迦巴瓦峰躲在云雾之间,把自己藏起来不敢面对世人。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比色季拉山口看到南迦巴瓦峰的几率会高一些吧,老陈给我看的南迦巴瓦峰就是在大峡谷里拍到的。下回还是要住到峡谷里去才能比较容易拍到这位孤独的神山。 看到山下的水域时天色昏暗,日落将至,一天又结束了,看到这条尼洋河就离林芝不远了,尼洋河也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水量充足仅次于帕隆藏布江,尼洋河在藏语里意为神女的眼泪,整条河流的两侧风景秀丽,沿途的打卡景观也十分丰富。 好了,到林芝的酒店了,放好东西来个自拍丑照交代一下pyq! 晚上吃的清真砂锅,真的很好吃,杭州只有清真拉面,不太见到砂锅店,小时候家门口有,后来都改成了拉面馆子。吃完回散步回酒店的路上,看到一盆在晒的东西,有一股牛骚气,问了店家,你猜这是啥?哈哈哈哈!大补的东西! 林芝海螺大酒店还是很棒的,就在尼洋河的边上,可以看到尼洋河的美景,价格也不贵,出来吃饭没带相机,千元机记录了一下! 忙忙碌碌了一整天,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刻。 晚安,我们明天拉萨见! 今天就选这首歌吧,心中有千万感慨,皆由那些信徒而起。- 69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