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一个刚结束冬季的城市,来到了一个还在冬季的内蒙城市!
3月1日我从杭州坐动车到了上海,第二天和张兄坐飞机从上海飞到了呼伦贝尔,中间在沈阳中转。走的时候杭州也算是冬末春初的时候了,温度回升到20度左右,然后我到了呼伦贝尔,这里最低温零下20度。 我承认走的时候有些不舍,但是一降落到呼伦贝尔所有的想念和不舍都瞬间化作烟云飘散。 这里的城市到处都有雪,很厚的那种,一脚踩进雪里噗呲作响! 今天是3月5日,也算是在这里呆了3.5天了,落地的当晚张兄和他大姐请我吃了火锅,不得不说这里的牛肉确实是好吃,肉质是Q弹的,上一回吃到这样的牛肉还是很多年前在北京吃到过一回,后来就再也没吃过到Q弹爽脆的牛肉。光顾着吃,忘了拍照了!一晚上真的吃了很多肉! 这里的屋内都有供暖,初来乍到的我大意了,起初穿着秋衣秋裤在屋内整理东西,后来嫌热干脆直接脱光了,晚上光着身子睡觉竟然被热醒三回,背后全是汗! 后来也找到了对冲的方法,进屋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不然真的太热了,室内宛如蒸桑拿。 呆的时间不长,但是我逐渐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温度,出门穿的衣服就和杭州一样,我现在就还差一双雪地靴,这样就能愉快踩雪踏雪了! 我发现我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去高原高反无感,来这东北区域也还适应,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 相比较我本身来说,我更怕自己的相机出门再回屋会受不了,但是今天还是出了门去闲逛,熟悉熟悉周边环境啥的,将已知范围辐射内的区域能走能去的都走一走看一看。 从蓝点出发沿着这里的伊敏河岸向北出发。(图略简陋,但是大致是这样一个线路) 哈萨尔大桥是这里的地标了,打卡圣地,我还没从桥面的方向拍过,目前没找到好的位置,逆光游客打卡照记录一下。 整个河面上依然有着一层很厚的冰,但不是这里的人,我也不敢下去走,因为不知道哪块冰是厚的,哪块冰又是薄的,这里掉下去基本上就无了,我在危险边缘反复试探最终在当地大爷劝阻下我放弃了尝试。 我也想过站在这冰河上给你看一看眼前的模样,但是狗命要紧,命没了,再好的风景我也拍不到,也无法传递给你。 远处飘来阵阵白烟,在这万里无云的地方,这烟像极了白云制造机,飘过来的烟在消散的过程里变成了各种形状,就像是白云一样。 河边以及河中央的冰面上有着很多的芦苇,在阳光下随风摆动的样子,恍然间我仿佛回到了自家门口的小河边。 呼伦贝尔大楼?蓝天下的建筑,四四方方的房子,但是在这个蓝天之下,换个角度,都是好看的。 前面劝阻我下河的大爷后来与我聊了一段路,我们互相交换了从哪儿来的信息,他是黑龙江人,因子女在这里做买卖所以就来了,几年之前去过杭州,表示无法适应杭州气候,夏天去看西湖荷花回到酒店里浑身都湿哒哒的,说特别的潮湿。后来跟我介绍了一些呼伦贝尔的景点,并且对我这个季节来到呼伦贝尔感到惊讶,最后再三叮嘱我不要轻易下河去。 有些时候在外面,路上有人能陪你说说话也是挺好的,我短短这几天下来有一个感受,就是东北人民太热情了,谁都能跟你唠上一会儿。 找到你了,白云制造机! 烟囱附近的房子错落有致,颜色也很抢眼,层层叠叠的还挺好看的。 回头看看河对岸,好家伙,有人在冰面上骑自行车,骑得非常快,我的焦点都跟随不上他,艺高人胆大! 河道逐渐宽了起来,白雪茫茫的河面,植被以及远处的颜色好看的高楼,一切都很舒服。我能够想象到这张图,没有白雪的河面,大概不会是我想要的。 没有带脚架,手持100-400人体转向拍了一张全景,还算满意。 走到最后的桥这里,前面拉着警戒线,还有警察,一个小孩跳到了河里,还没捞着,现场的照片我也拍了一些,回来整理照片的时候想了一下,终归好像不太合适,都被我删掉了。 这是今天最后的照片了,拍完回到街区,把相机塞进了防凝露的密封袋,开始往酒店的方向走,顺便在路上寻找解决午饭的场所,最后在一家牛肉面馆前停下了脚步,还是一碗热汤面最舒服。这个面馆是个租车公司+面馆二合一商铺,老板是同一个,他又做租车旅游业务又下得了厅堂,能够在短时间内,变出一碗味美鲜爽的牛肉面。 吃面期间和老板聊了一会儿天,这一聊就是好久,中间蹭了老板几根烟,他喊我小老弟,我喊他大哥,仿佛我们以前认识,大概是远方的远方亲戚。 回到酒店,相机还在适应温度,确实会有一层水汽,还好不太严重,但是后来突然满电黑屏也不知道啥情况,此时张兄来了电话,请我吃蒙餐按摩,我便出了门。 晚上回到房间里第一时间就去看了相机的情况,好家伙,满电黑屏只是因为电池被冻得反应慢了半拍,他就是缓过神来瞬间没了电! 万幸,今天一路上和很多人唠嗑,他们也告诉了我很多关于呼伦贝尔的事,我觉得这就是旅行意义中的一部分。 我离开我觉得腻歪的杭州,却不舍得春暖花开的季节,想念在杭州的你,大概这一切也算旅行生活的一部分,有想念的人,有心中的不舍,但也会毅然不顾的前往目的地,去拍去记录心中所求。 有的事情,此刻不做,大概这一生也不会再做了。 晚安,我远方的朋友们。- 68
- 0
-
说好来呼伦贝尔拍大好河山的我,却被一只可爱的猫给征服了;我在零下五度的寒夜里拍摄星星,你在温暖如春的房间里思春!
距离上一篇的流水账已经过去十几天了,这几天属实也没干什么大事,因为这个城市太大了,大到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动不动就是几十几百公里,没有车的情况下,你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捉襟见肘啥也干不了。想要去的地方都很远,冰雪封山疫情严峻,满洲里有去无回,你想要去的远方都是禁区。 继上次河堤闲逛后,3月7日我去了酒店边的呼伦贝尔“古城”闲逛,一座仿古建筑的古城坐落于闹市区,所有的建筑被周边的高楼包围着格格不入,古城里和杭州的河坊街差不多吧,典型的商业街,整一个所谓的古城里充斥着大量的餐饮店。 虽说都是仿古建筑,但是雪天的时候,这建筑的风格还是我喜欢的类型,这南门的建筑和后面的高楼格格不入。 9号自己去了一趟海拉尔的森林公园,本来想走过去的,经过了海拉尔的火车站,这还是很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物,这里的建筑占地都很大,偌大的火车站在淡季时人烟稀少显得格外的气派。走到火车站附近时背着包感觉有点累了,还是打个车吧! 整个森林公园里一个人都没,看不见工作人员也看不见游客,当然了,这个季节也没啥人会往这里来。林间的小破屋在雪中的颜色特别好看,荒野求生的既视感,在某一个夜晚,大雪纷飞时躲进木屋里生一把柴火避寒。(?门票30元,需要提供绿码和行程码) 海拉尔森林公园以独特的樟子松闻名,樟子松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林区,西起莫尔道嘎、金河、根河,东到新林、呼玛线以北有连续成片分布;以南伊图里河、免渡河、阿尔山、红花尔基等地有呈带状或块状分布。 我一直都相信一个地方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对本地人来说这里并没什么好玩的,可是你们真的不懂南方人对于雪景的执念。 当天的风很大,还飘着雪花,在森林公园里找到了秋天的颜色。唯一不足的就是当天没带上耳机,没有办法原地起飞,让自己的灵魂飘在空着俯视这片森林,逆着寒风前行感受这个地区的“春天”。 在雪地里远远地看到一支很像蒲公英的植物,以白雪为背景甚是好看。但是你永远都猜不到这是球序韭,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 樟子松森林雪地全景图,用自己的腰当做云台拍摄了30张合成的。 在地上随处可见的松果,在雪地里立着的样子像一座座塔。 森林公园很大,很多的区域由于下雪天都关闭了,但是一个人停停走走也需要小半天时间,在雪天走进无人的林区,没有了路很容易迷失方向。 10号的下午我在住的房间里整理前一日的图片时感觉有些闷热,拉开窗帘推开窗看到窗外的光线甚好,好久没有看到这种橙黄色带点粉的天空了,晚上要去张兄这里拍星星,我前几天拍的星星他说啥也不是,他说他住的地方抬头能看见星河。我从未离火车如此接近过,每天都能听到火车吭哧吭哧的从窗外驶过。 收拾好了设备去了张兄家里,就等着晚上去拍星星,期间在他家里撸猫,他家的猫叫饭团,可是不听我使唤,但也还算配合我拍照,这忧郁的小眼神里仿佛写满了诗歌。我也不喜欢凹着造型等着我拍摄,就喜欢记录他肆意妄为的自然。 3月11日的凌晨1点多,张兄开车带我去了不远处的伊敏河边,零下的寒风吹的手抖,顶着大风支起了三脚架拍摄了星轨的局部,确实赶不上星河了,当天的星河在凌晨3点多才升起来。 150张的堆栈,堆出了连成线的星星,却没有等到你的消息;耳机里一直在循环着孙燕姿的克卜勒,有感而发。我如同这天上的星星,只不过我是最孤独的那一颗。我把连成线的星星做成了明信片,写上我的思念投进了邮筒里,但是我知道它永远到不了那个人手上,因为她不在乎。 12号本来是要去根河,但是蓝色大风预警+下雪,就没去成。不过我还是拉上张兄陪我去了一趟莫日格勒河附近,顺便学会了在雪天开车,事实证明我还是个老司机,稳得雅痞! 感受一下这个路面,就像是我们的舞台秀干冰,在路上漂浮着,我隔着挡风玻璃感受到了寒冷。 能见度很差,风很大也很冷,掏出相机拍了全景就缩回了车上,还依旧是黄色的草原上盖着零零星星的雪花,回来后只能发挥想象力掩盖一下这苍白的空旷,毕竟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由于天气恶劣,我们就没再往里面深入,回头回了张兄家里,又去撸饭团了,当真没想到撸猫这件事竟然会让人上瘾,但是饭团今天不太配合,大概是看我看腻了? 饭团面对我的镜头时,捏紧了自己的小拳头! 这张比较灵性,他偷偷的用眼角瞄了一眼趴在远处一动不动的我。 换个机位,不动声色的用连拍记录下了饭团打哈欠,但是这一张比较萌! 他睡着了。后来我也睡着了。 谁能想到,我本来是来这里拍大山大河大草原以及那连绵的一望无际的森林,亦或者出门在夜里追着星星跑,或在少数民族的街区记录人文。 结果,我被一只猫给征服了,吸猫上瘾,名不虚传。 当然,刚好,你也喜欢猫。 对不起,我走偏了! 晚安,我远方的朋友们,我争取后面的日子里戒掉猫瘾,尽量还是多拍一些风景吧!- 59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