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借着晨光照耀,看到的布达拉宫殿就像是一位披着红袍的高僧,立在着高原山巅,仿佛注视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今天一整天都在拉萨,一整天都在仰视这座宫殿。
布达拉宫的门票前一天预定就行了,但是布宫的小程序对安卓手机兼容极差,我给同行的人抢票,经常频繁无响应,而且那个票的数量少的惊人,余票200多张,卡住刷新一下票就没了…我强烈建议小程序的制作方DEBUG一下。

早上起了个早,先来到布宫侧面的药王山打卡一下,到都到了五十元人民币的图案还是必须打卡一下的,药王山藏文意为“山角之山”,在布达拉宫右侧,以前药王山和布达拉宫是连一起的,两者之间有着低矮丘陵相连,后来为了修路就把丘陵铲平了,山的东侧有个的小庙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庙,叫查拉鲁普。

几乎每一个来拉萨参观布达拉宫的都会来着药王山留下纪念的相片,这里被称为拍摄布达拉宫的最佳拍摄机位,其实现在拍摄布达拉宫的机位有很多,这里已经是过去式了,但是依然经典。

药王山下来就去对面开始排队进布宫广场,一大早喔前来观光的人已经这么多了,这里排队的只有游客,宗教信徒有专门的通道进去,老年人和退伍军人也有专门的通道。一个回形针的排队长龙在入口处盘旋着。别看队伍特别长,其实进展挺快的,只是第一道安检。

进了大门安检就是布宫的广场了,一路上很多野导拉人千万不要相信,还有卖票的黄牛也无须理会,价格都比较贵;藏教的信徒一般都不会进布宫,更多的只是围绕布宫祈福。

从不同的角度仰望这座拔地参天的宫殿,主体的建筑分为红宫和白宫,红宫在整座宫殿的中间,白宫则在红宫两侧拥护着。红宫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经堂;白宫大部分是达赖喇嘛处理事务和居住的场所。

另外在广场上要分清,哪些是真正虔诚的信徒,哪些又是丧心病狂的骗子,广场上有些在跪拜的人,跟前摆着收款二维码的就很有问题,这跟我们这边的寺庙附近那些光头拿着佛牌的口里念着阿弥陀佛的假和尚是一回事。

广场上转经的很多,这应该是拉萨人的日常生活,还是很震撼的,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这么多人的,不分男女老少,人人手中拿着一个经轮,不停地转动。「转经轮是一种法器,每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如同见到千佛一般。」


旅拍其实没啥底线,藏教的信徒在磕头祈福,网红旅拍的那些姑娘,一定要坐在人家拜的前面,挡着人家祈求神明,老太太让他们让一下,还不乐意……

我们的票时间比较迟,进了广场就在等待进入,另可早到也不要急急忙忙的赶着来,还得看好时间才能进去,时间早了门口的人不让进,而且每个时间段都限人。

布宫广场的鸽子与麻雀,和谐共处在同一个区域觅食。


猫咪的身边有很多的藏民在跪拜祈福,它也睡得一动不动,可能还在做什么美梦呢,因它长得好看,睡姿迷人,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吸猫欲望。


喵喵喵,可能是我太闲了,摸它摸得上瘾就一直摸,后来猫被我摸醒了,抬起脑袋微微的瞄了我一眼,然后一个激灵跑走了。

在第二道大门的门口有一块布达拉宫石碑,适合到此一游的游客照打卡。

我们坐在第二道安检的门口不远处的凉伞下纳凉,有不少的时间可以静下来看看广场上的鸽子,转经的藏教信徒,还有布宫的猫咪,时不时的望向即将一探究竟的布达拉宫正面。不过在这里等待进布宫的可以准备准备了,里面不能带塑料瓶装的饮料,不能携带便携的氧气罐,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的物品。

“布达拉”,是梵语的音译,翻译过来是普陀珞珈或普陀,相传普陀是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住所,而松赞干布把观世音菩萨作为自己的本命佛,所以就用佛经中观音菩萨的住地“布达拉”来给宫殿命名,就是“布达拉宫”。从松赞干布时期到十四世达赖的1300多年时间里,布达拉宫前前后后一共有9个藏王和10个达赖喇嘛在这里施政布教。

进布达拉宫要进三道门,前两道是安检和检查,登上布达拉宫的阶梯抵达第三道门排队取票检票,记得在进第二道门之后花钱找个里面的导游,一定要当地人的导游才最靠谱,然后导游会给你们去拿讲解耳机,这样才能跟着当地导游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了解布宫的历史和知识;这一点和敦煌莫高窟类似,不听讲解你根本不知道里面的情况,而且布达拉宫的内部同样是禁止摄影的。

经过二道门之后其实已经算是正式进入布达拉宫了,要去布宫里面参观需要爬山,整座宫殿都是在山上建造的,为了避免高反切勿高频率大幅度的运动,布宫一共有1080个台阶,还需量力而行。所到之处的第一个地方有这么一个石碑被围着,一块无字之碑。
这块石碑的缘由和其中的故事我是根据导游讲解的过程里记录的,回来之后根据讲解的记录还查过一些资料。

史料记载里,松赞干布时期的布达拉宫大小房屋有1000间,松赞干布还在此处创制了藏族文字,引进大乘佛教,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军事以及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吐蕃之后强盛的基础;然而在吐蕃第三十七代赞普,赤松德赞统治时期遭遇雷火烧毁了一部分,赤松德赞也是藏传佛教极为重要的弘扬者,被后世尊称为“吐蕃三法王”之一;兴旺了两个多世纪的吐蕃王朝在九世纪时四分五裂直至吐蕃王朝覆灭时,宫殿也几乎全部被毁,只留下了两座佛堂幸免于战火。
直到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武力帮助下,成为西藏地区新一代政教合一的领袖。他在位期间,结束了西藏分裂的局面,确立了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的优势统治地位,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在公元1642年至公元1682年期间,阿旺罗桑嘉措是西藏政教合一最高的领袖。
统治三年后,也就是公元1645年,他决定在红山上重建观音道场,也就是在吐蕃松赞干布宫殿的遗址上建立自己的宫殿,三年后竣工,公元1653年,五世达赖入住布达拉宫宫中。从这一刻起,历代的达赖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了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五世达赖去世后为安放灵塔,桑结嘉措继续扩建宫殿,形成了如今的红宫,在红宫修建时,除了本地工匠,清政府和尼泊尔政府也都派出匠师参与,每天的施工者多达7700余人,整个布达拉宫到1693年基本完工,总共历时48年,耗资约白银213万两。红宫建成后,桑杰嘉错并没有标榜自己的伟大功绩,而是在此处立了一块无字碑,其实也是为了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
我们今天看到的布达拉宫早就不再是政治场所了,只保留了其宗教的功能。

布达拉宫外墙除了有纯洁的白色和象征佛法的红色,还有黄色和黑色。黄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代表色,五世达赖喇嘛就是该派的宗教领袖。黑色的则是为了辟邪。每年布达拉宫为了加固白墙,会将牛奶配着很多不同的食材,比如蜂蜜、白糖、藏红花等混合在一起,最终泼洒在布达拉宫的白墙上。

说实话我爬的有点累,平地上还行,背着东西爬山一向不是我的强项,气喘吁吁也并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意外的是水喝完的速度有点快,还没到第三道门我就已经口渴的不行。爬到第三道门的门口,我坐在台阶上休息,起身往下望去,是刚才来时的路,还能看到排队进来的地方。

我在爬山途中经过很多白墙,都有着冲动去舔一舔这墙,到底是不是甜的,奶味浓不浓,但是又不想游玩途中因为食物中毒被人抬下山,在生死边缘无限徘徊,最后还是没有下去这个口,游人太多不想在景区当沙雕。

坐在台阶上休息,同时也在等待同行的另外一个人上山,他就是那个安卓手机的用户,也是我给他们众多人抢票的最后一个人,因为卡了一下没票了,比我们要迟半小时才能进来。天很热,烈日当头照,好在有徐徐微风,坐在台阶上温度竟然很适宜。

墙上有几块残破的碑文不知道年代,看不懂意思但是有那味儿了。还有一张一角钱的纸币,两者混在一起,也并不违和。

风吹在红色的帘子上发出声响,白色的墙体显得那些窗户特别耀眼,拉萨的天空让人心情很愉悦,抬头即是蓝天白云,而且我愈发觉得自己离天空越来越近,仿佛伸手能握住头顶的云彩。


经过这里之后,相机就基本上可以关机了,红宫白宫的内部不允许拍照。暂时还不可知,如果携带挂脖GoPro能不能录摄,知道的可以吱一声,我去的时候没看到有人带便携的设备拍摄。

第三道门经过后需要爬上多个阁楼,然后下楼,台阶很窄且十分陡,上上下下还是需要注意安全,最后会来到白宫广场「德央厦」,据说这个广场在是用于举行大型活动的场所,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会在此处举行跳神,也就是黑帽金刚舞表演,整个跳神会持续一整天。

广场一侧的大型白色建筑是日光殿,日光殿分为东和西两部分,西日光殿是原殿,东日光殿是后来在西殿的基础上仿造的,两者内的布局相仿,两座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寝宫,同时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

广场一处还有一只网红猫,很多姑娘都围着拍照吸猫,我看样子有点像刚刚门口被我摸醒的那只。回来才知道此猫有些来头,是布宫的团宠小黄啊,据说每天都要被迫营业!

在布宫内部参观,看到了很多喇嘛的灵塔殿,第一次看到灵塔还是十分震撼的,红宫里最主要的建筑就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六世达赖喇嘛就是仓央嘉措,就是那个留下无数情诗的传奇男人,在被押解进京的途中圆寂了。传说里,他在青海湖一带化作一缕清风消失了,所以没有灵塔殿。
每个殿的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殿规模最大,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塔的中间安放着五世达赖灵塔,塔身被黄金包裹,共使用黄金3721公斤,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五世的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无论是规模还是宝石的镶嵌数量,十世和十二世灵塔就没有中间五世的灵塔给人的冲击力强。
从五世达赖喇嘛之后,历代的喇嘛转世时年龄上其实都很年轻,这也是个高危职业,政教合一的领袖多数都死于派系斗争。
了解过转世灵童之后,感觉很玄学很神秘,转世灵童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过程中的一个称谓,藏传佛教的修行者在死亡之后,生前弟子以及寺院高阶僧侣,就会开始寻找他转世投胎的地点。符合资格的幼童,会被带到寺院中,以方便进一步的确认。在这些候选幼童中,会选出一名,经过认证后,继承那位修行者在生前的地位以及一切,成为祖古。到他成年,经过高阶僧侣的同意,举行坐床仪式之后,才能正式以那位修行者的头衔出现。
由于人选与政治因素容易产生争议,清朝起,乾隆帝创金瓶掣签制,将经认定的候选人进行抽签,由此来确定包括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呼图克图在内的活佛转世灵童。

如今转世灵童已经不是金瓶掣签制,而是需要根据在2007年7月13日公布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来确定,需要走流程审批报备你才能转世。



从一座座宫殿里穿梭参观,出来之后可以看到拉萨城市景观,半座城池尽收眼底,拉萨就像一名灵童,被群山圣殿抱在怀里。

从布宫出来回到酒店休息,晚上其他的人吃了农家炒菜,马哥和我去吃了清真小火锅,还是回转寿司那种形式的小火锅,火锅的食材很新鲜,我一开始吃不知道吃啥,吃了一堆肉和豆制品,后来马哥说这店里的牛筋特别新鲜,然后我俩开始猛吃牛筋,确实特别Q弹,店名字忘记了,但是我记得店铺的位置。

吃完晚饭,时间正好,天色没有完全的黑下去,傍晚时分天还是蓝色的,俗称蓝调的时刻,坐在酒店楼顶的最佳观景台等着布宫亮灯,用长焦可以拍个夜晚中的布宫。

我们住的酒店楼顶还是很不错的,近一点的可以拍到大昭寺的“黄金屋顶”;远处可以清晰看到布宫,透过层层屋顶望向远处的圣地。

其实布宫的拍摄位置还是很多的,比如八廓时代潮流广场的天桥上、布达拉宫广场旁边的湖、香格里拉酒店大堂的天台、北京东路东措青旅门口、南山公园附近、文成公主剧场附近、拉鲁湿地等。
拍布宫的夜景时在天台认识的老陈,老陈人还没到跟前,我就已经闻到一股酒味了,明显也是酒足饭饱后上来看夜景的,踉踉跄跄走到围栏边开始拍摄,然后给我看了他近几日游玩时拍的照片,果然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一拍即合,在进行了快乐的学术交流后我们互相加了好友!
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时,我就从天台回到了房间,第一件事就是把布宫的图给整理出来,然后要开始收拾一下行李和设备,明天我们就要往青海方向走了。
原计划是其他人从拉萨回杭州,然后我跟着马哥从拉萨回西宁,可以途径去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区,没想到我的想法被众人知晓后,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要这样走,再次苦笑ing...
我其实习惯了一个人出去,虽有诸多不便,但是碰到猪队友的时候另可一个人清净又自在;旅途之中的事有太多太多,一个兴趣使然聊得来的伴,还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旅伴,我会选择一个人,宁缺毋滥在诸多场景下都是可以被套用的公式。
这一趟川西之旅下来,对我而言仅仅只是描边,让我知道了大概的路线;下一次来,我想进行填充,对每一个已知或不可知的地点,做一个深度的记录。
我是Snow-z,一个没有主业却对旅行上瘾的90后业余摄影爱好者,我正在努力地用相机和文字记录着我经历的一切。
- All rights reserved.
- No part of this website, including text and images, may be reproduced, modified, distribut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author.
- Unauthorized commercial us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 Unauthorized personal use is strictly prohibited.